对于“沉浸式”的内容,想必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视频洗礼,大部分用户已经不再陌生。所谓“沉浸”,就是利用人们的感官和认知体验,为参与者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参与氛围,从而加倍展示效果。
在抖音中搜索关键词“沉浸式”,可以在大量的话题模块中看到“沉浸式”的内容。其中,观看次数最多的是“沉浸式化妆”,其次是“沉浸式护肤”、“沉浸式穿搭”、“沉浸式凡尔赛”等,均获得了数亿浏览量。 在“沉浸式”内容铺天盖地、占领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时,另一个与其表达相反的“咆哮”话题悄然走红,连续三天霸占抖音热榜。
与“沉浸式”内容相比,内容的本质是在安静的环境中,尽可能排除用户对感兴趣内容的其他干扰,吸引用户更加“沉浸”地观看内容创作者想要表达; “咆哮”的风格内容寓意好笑,主要通过咆哮的台词和夸张的表情来激起用户的笑点,并带内容出圈。
【抖音虾米 13925780872 免费分享,一起玩抖音 】
“咆哮”的内容为什么会流行?
在抖音中搜索关键词“咆哮”,我们还可以找到大量的话题模块,涵盖:化妆、护肤、卸妆、吃饭、穿衣、吵架、恋爱等,其中浏览量最高的是 还是“咆哮式化妆”。
我们一起来追查一下“咆哮”内容的来源吧。8月16日,时尚达人@胡楚靓发布视频宣传“吐槽”沉浸式,并创建了新话题,其中“让风暴来得更猛烈”这句台词与之相呼应。胡楚良惯用夸张的画风表现,刻意营造音效(如用b-box模仿沉浸式化妆声,用快板弹妆盘,用口红当笛子等),展现出别样的喜剧效果 ,视频的点赞数迅速突破170万。 视频发布后,很多创作者纷纷效仿。
8月18日,闫智仁@李予诺加入话题挑战。在保留原梗“用快板做化妆盒”打造音效的基础上,妈妈说“天哪,你吓死我了”画外音,也带动了不少人加入话题创作, 同时,围绕“吓妈”梗,#Ranging式彩妆也衍生出半夜版、逼疯男友、办公室版、疯狂同事等“新梗”。更多人也加入了咆哮体创作梯队,进一步将话题带出圈子。
目前这个话题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3亿次,不仅美妆达人加入了创意赛道,更多的垂直人才也积极参与。
不遵循常识的内容为何流行?
1.视频本身有极强的代入性。
从拍摄环境来看,可以看到:沉浸式创作,大多数人都选择在安静的环境中拍摄,这样可以消除噪音干扰,让用户在专注于内容本身的同时 放大在后续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下,用户也更容易跟随创作者的镜头和语言进入内容,随着内容的推进,走向创作者预设的场景,从而产生共鸣和互动。
但不同的是,由于表现手法上的明显差异,一个强调“优雅”,一个强调“狂躁”,用户的感官体验完全不同。因此,“授予方式”发生了变化。“内容也能很好的处理之前的视频流量,延续内容的热度。
2.带给用户极好的舒压体验。
在沉浸式化妆视频中,我们看到的人往往只是在镜头前静静地化妆。没有 BGM 或旁白。你只能听到盖子打开,多余化妆品喷出,以及工具摩擦皮肤的声音。等待原声带,但恰恰是这种简单的表情和流畅的妆容展示,能给人一种平和治愈的感觉,吸引了更多的用户观看和讨论。
另一方面,在咆哮的视频中,虽然表情和动作极其夸张,但他们却是一致的:可以个性化,给用户极致的“清爽感”和 缓解压力的体验。不要忘记,用户观看短视频的核心动机是获得轻松和娱乐,这一点从未改变。
3.都具有极强的话题效应,能够吸引用户
正如“追随者效应”中提到的:为了让内容成为趋势或引流,第一追随者的作用往往比发起者的作用更重要,而如果把这种效果应用到抖音创作领域,就是我们看到的话题和挑战。
【抖音虾米 13925780872 免费分享,一起玩抖音 】
一个好话题的核心是嵌入各种可以激发用户低门槛创作的动机,吸引用户自发参与和传播,毫无疑问,无论是#沉浸式还是#咆哮式的话题,都为用户留下了足够的表达空间,极大满足了用户的表达需求,有趣的表达体验也可以唤起他们内心的分享热情,通过话题带来更多的关注和热情。
从话题核心的涨粉数据,不难得出结论:造梗、追梗虽能为达人建立一定的涨粉势能,但并不具有持续性,尤其是对于那些不能在黄金时间内追梗,且在追梗内容毫无创新、创意的创作者而言,盲目追梗更是多此一举——不仅得不到流量眷顾,甚至有可能会因同质化的内容创作引发用户的反感,带来脱粉的风险。除了跟风创作,打造自有内容深度、回归优质内容创作本身更重要。